
北京瑞光極遠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24小時熱線:18513241413
技術支持:18513241413
傳真:010-51668955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西路8號院中關村軟件園8號樓華夏科技大廈1層
網站:www.22weixin.cn
社會網格化管理軟件平臺
1 社會網格化管理軟件概述
社會網格化管理軟件平臺建設圍繞市區縣人、地、事、物、情、組織等要素在基層運轉,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社會管理網格化、信息化,滿足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需要。對于社會管理中涉及的人口、房屋和各層級化網格進行軟件管理,并建立各自獨立的子系統,以完成對實有人口的管理、實現市區縣的網格化層級服務管理、網格化房屋可視化管理、網格化轄區單位分類管理、網格化層級數據信息分類統計匯總;還應提供對兩新組織的管理,建立鎮級綜合辦公平臺,并建設相應的移動手機端App。包含鎮、社區二級指揮中心轉辦、督辦,各部門辦理、網格員管理等功能。
以網格化社會管理工作關注數據為核心,以社會管理日常工作為基礎,整合黨建、計生、公安、司法、民政、人社等周邊社會管理系統。建立一套集基礎數據庫、社會網格化管理平臺、政務服務系統、政務協同辦公平臺、電子監察效能考核系統和空間地理信息系統的綜合管理系統平臺。
1.1 概念
網格化管理,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多個有專人負責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該行業基層社會的單元。在城市、街道、社區大格局不變的基礎上,將城市基層管理轄區劃分為若干個單元網格。把“人、地、事、物、組織”等內容全部納入網格進行管理,實現精細化、信息化、動態化社會服務管理。
網格化管理是一種革命和創新,最早發源于北京東城區的城市管理。網格化依托統一的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臺,將管理轄區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人員、單位、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
對于政府來說的主要優勢是政府能夠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加強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將問題解決在居民投訴之前。
首先,它將過去被動應對問題的管理模式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數字化,這主要體現在管理對象、過程和評價的數字化上,保證管理的敏捷、精確和高效;
第三,它是科學封閉的管理機制,不僅具有一整套規范統一的管理標準和流程,而且發現、立案、派遣、結案四個步驟形成一個閉環,從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正是因為這些功能,可以將過去傳統、被動、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轉變為今天現代、主動、定量和系統的管理。
2 社會網格化管理軟件功能設計
2.1 平臺總體設計
系統項目設計采用系統工程方法,遵循統一規劃、需求主導、整合資源、統一標準的原則。
根據本次項目的總體應用需求和建設目標分析,整個信息系統的系統總體框架可分為信息基礎平臺層、數據資源層、應用支撐層、應用系統層以及用戶層五個部分,同時綜合考慮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和信息安全、系統運維管理。系統總體框架如下圖所示:

1) 信息基礎平臺層是支撐鄧州信息網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不但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如市級、區縣級有線專網和無線專網,以及公眾網,而且包含服務器存儲系統以及系統軟件環境的搭建,為鄧州信息化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平臺。
2) 信息資源層構建于網絡基礎設施層之上,并為上層的應用基礎支撐平臺層提供各種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共享信息資源、目錄資源及各部門業務信息資源。包括基礎數據庫、綜合信息資源庫和各個業務數據庫。
3) 應用基礎支撐平臺層在整個模型中承擔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處于應用層和信息資源層之間。基礎平臺為上層應用系統提供公共的、集成的服務,在此之上開發豐富的政務應用系統。
4) 應用層是在應用支撐平臺層基礎上構建的各種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主要包括職能部門的行業應用系統、跨領域綜合性應用系統以及面向領導決策的綜合性決策支持系統等。鄧州四化應用主要包括網格化管理系統、掌上民情通系統、政務服務系統、協同辦公系統、電子監察效能考核系統。
5) 門戶層是整個電子政務系統面向最終用戶的統一入口,是各類用戶獲取所需服務的主要入口和交互界面。
6) 用戶層是指不同的用戶根據權限不同訪問相應的應用軟件功能。
7) 電子政務標準規范包括專用于電子政務的標準規范和綜合現有信息技術的標準規范兩大部分,它是確保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設計、建設和運行符合相關標準的保障體系,在總體框架的各層都有相應的標準規范。
8) 安全管理保障體系是確保電子政務應用系統得以順利建設和正常運行的保障體系。電子政務各個系統及功能模塊在設計時就將全面考慮安全問題,定義好用戶權限,并開發相關的管理界面,進行全面的日志管理,便于系統管理員的配置和管理。
2.2 數據庫設計
以三維地理信息庫為依托,關聯人口數據庫、房屋數據庫、城市部件庫、事件庫,各部門的綜合業務庫與實有人口數據庫相關聯,并關聯地圖數據庫。
1) 人口基礎數據庫
依托城區網格服務團隊,制定人口基礎信息目錄,凡納入人口基礎信息的數據字段,由指定部門負責審核;形成全市統一的人口基礎信息平臺。通過人口基礎信息管理平臺對轄區常住人口、流動人口的信息、基本信息、分類信息等進行有效整合和歸納整理,為社區服務及管理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整合公安、民政、衛生、計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司法行政、市場監管、交通、房管等部門資源,以公民身份證號碼為唯一代碼,建立覆蓋全地區、統一共享的人口基礎信息庫;將實有房屋管理信息納入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實有房屋的全覆蓋管理,真正實現對每個服務對象“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能以“全員覆蓋”、“戶況網格化”、“以房管人”戶況管理模式,建立市、鄉鎮、村(社區)、網格責任圖、小區樓棟圖、戶況顯色圖六級戶況地圖,確定社區網格化責任人,戶況管理做到“地不漏房、房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項不出錯”,戶況圖不僅反映房屋住宅信息、門面及經濟樓宇信息、同時體現駐地單位信息,以電子戶況圖的形式將地面上所有建筑物進行展示,達到市、鄉鎮、社居委(村)每級都能“看圖知片情、看標識知戶況、看房知人、看人知情”的管理效果。
所有人口信息與三維仿真地圖相關聯,在三維仿真地圖中任意點擊居住建筑即可查詢相應的人口信息,包括家庭關系圖、人口詳細信息、居住房屋信息、戶口遷移記錄、關聯事件和一些相關圖片展示,并能展示一些特殊人群的屬性信息,比如殘障人士、育齡婦女、孤寡老人等。
電子戶況圖能快速、準確“定位”,幫助搜索人員信息,在任何一級圖層輸入人員姓名,可實現精確定位至小區居住單元;電子戶況圖中所有樓棟都為“靈動”模式,按設置要求,樓棟可自動呈現到戶況圖中,并且位置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樓棟單元分布圖中以不同顏色、標識來區分不同的信息,顏色、標識會隨著數據信息實時變動進行調整。人口庫還需提供戶籍信息、人口信息的簡單查詢和高級查詢、檢索功能;對戶籍檔案和人口檔案、家庭成員等數據支持統計分析、導入導出功能;并且通過人口審核功能審核各網格員和其他信息采集渠道采集的人口信息,如下表所示:
戶籍信息
|
戶籍檔案
|
人口信息
|
人口采集
|
人口檔案
|
|
人口統計
|
|
人口導出
|
|
家庭成員導出
|
|
實有人口庫
|
對實有人口的基本信息、寄住信息、未落戶信息、有戶無人信息、流出信
息的管理功能,并能夠結合實有房屋信息,實現以人找房功能。
|
流動人口庫
|
實現對流動人口的基本信息、居住信息、登記信息、勞動信息的管理功能。
|
特殊人群庫
|
涵蓋留守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低保戶、五保老人、艾滋病人、傳染病
人、生活困難補助家庭、失業人員、優撫對象及其他需要社會救助人員等
人群。
|
重點人群庫
|
涵蓋刑釋解教人、社區矯正人、吸毒重點人、肇事肇禍精神病人、閑散青少年、流動人口、流浪乞討人員、邪教組織人員、違法犯罪嫌疑人、現行犯罪活動被查處人、傳銷骨干人員等人群。
|
信息審核
|
人口檢索
|
人口信息審核
|
2) 企業法人信息庫(社會和經濟組織管理)
通過企業法人數據庫的管理,對轄區內企業的各類信息等進行有效整合和歸納整理,為居民及單位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通過建設以組織機構代碼為統一標識的標準統一、信息完善、地理位置準確、數據安全可靠的法人單位基礎信息庫,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政府和行業部門的業務管理能力、監控能力和對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能力;改進政府行政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推動政務公開,為社會提供廣泛、準確、動態的信息咨詢服務。
法人數據與三維仿真地圖相關聯,點擊任意寫字樓、商住樓等均可查詢法人基本信息、企業聯系人信息、法人關聯事件和企業檢查記錄等,同時展示法人具體的屬性信息,如黨組織、政府機關、教育培訓、醫療機構、文教娛樂、交通等。并且支持法人信息的簡單查詢和高級查詢,法人信息的導入導出等功能。
法人管理
|
法人檔案
|
|
法人單位聯系人
|
|
|
法人單位檢查記錄
|
|
|
非企業法人維護
|
機關事業單位
|
|
社會組織
|
|
|
中小學及幼兒園管理
|
結合實有房屋數據,建立中小學及幼兒園的基礎信息數據庫,管理內容包括名稱、地址、責任人、安全管理員等信息,實現對轄區內中小學及幼兒園基礎信息的統計分析。
|
|
“五小”單位管理
|
對轄區內的小飯店、小熟食店、小副食(冷飲)店、
小旅店(浴池)、小理發(美容)店進行有效的管
理,逐步實現“五小”單位管理從行政強力推進到
制度保障運行、從突擊整治到日常規范的轉變
|
|
企業法人維護
|
公有制企業
|
|
非公有制企業
|
|
|
個體工商
|
|
|
重點區域管理
|
公共交通場所、公共娛樂場所、大型公共活動場所、游覽場所、商貿交易場所、廢品收購站點、旅店賓館、人員密集繁華街區、公寓寫字樓、地下空間場所、美容美發店等區域
|
管理內容包括責任人、安全管理員、場所基本情況、周邊環境、周邊團伙組織、周邊交通秩序、周邊外來人口、內部安全隱患排查情況等。
|
特殊行業管理
|
范圍包括印刷業、印章業、機修業、典當業、拍賣業、廢舊金屬業和旅店業等特殊行業
|
管理內容包括場所責任人、地址、行業種類等信息
|
3) 地理信息數據庫
涵蓋社會部件數據庫并與人口數據庫、法人數據庫高度關聯,能夠為社區網格責任人提供個性化設置、定義網格區域的功能模塊,也可以隨機框選區域(或部分樓棟)進行實時統計分析人口及社會事務信息、社會管理信息,對社會管理做到實時預防與控制,同時要做到地理信息網格區域與戶況網格化的電子戶況圖網格責任人區域相互切換,方便基層社區工作人員操作與進行社會管理事件的標注。并且可實現對地圖進行的基本操作,可以分級查看不同精度的地圖,以實現對鎮街、社區、樓宇的劃定、查看、標注和樓宇信息的管理。測距是測量點與點之間的地理實際距離,選取地圖上任意兩個位置點,可計算兩點之間的實際距離。即在地圖服務功能中,點擊測距,然后選擇多點進行測量,將會標記出各點與點之間的距離,具有區域劃定的功能、地圖標注功能,可實現二三維地圖的切換。
地理信息庫可對轄區各重點地標的基礎信息進行詳細的分類統計,各地標可以定位和查看,支持任意區域框選統計分析。
實現基于地理信息的分析研判功能,可以對系統涵蓋的各方面數據按照區域、所分析項目、所采用規則進行分析研判,在三維地圖中進行展示。
基礎信息
|
地標管理
|
重點場所活動
|
|
地標圖層管理
|
|
重點部分信息
|
|
樓宇維護
|
樓宇檔案
|
房屋檔案
|
|
社區地下空間
|
|
出租房
|
|
視頻監控
|
視頻監控
|
配置功能
|
|
分析研判
|
區域
|
項目
|
|
規則
|
|
地圖操作
|
測距、測面、框選、勾畫
|
4) 事件庫
事件庫主要包括矛盾糾紛化解事件、公共服務事件等。
5) 綜合業務庫
綜合業務庫,主要為綜治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業務辦理提供數據支撐。
6) 城市部件庫
城市部件主要包括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區域內的各項地上設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線和非公共區域內的設施。具體指道路、橋梁、水、電、氣、熱等市政公用設施及公園、綠地、休閑健身娛樂設施等公共設施,以及其他設施。部件的大類分為:市政公用設施類、道路交通類、市容環境類、園林綠化類、房屋建筑類、其他設施類以及擴展部件類。
2.3 業務支撐系統設計
2.3.1 網格維護管理子系統
用戶管理是根據當前用戶層級對所管轄區域平臺內所有用戶進行統一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新增、修改、刪除、查看、導入、重置密碼、鎖定、刷新。

部門管理主要用于所管轄區域進行統一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新增、修改、刪除、查看、導入、上移、下移、到頂、到底。

為系統提供了一個全局的公告維護和發布的功能。某段時間內發布一條有效公告,則這段時間內登陸的用戶都能看到這條公告信息,主要功能包括:新增、修改、刷新。

用戶列表
用戶列表是根據當前用戶層級對所管轄區域平臺內所有用戶進行統一管理,主要功能包括:修改、重置密碼、鎖定、查看、刷新、高級搜索。

崗位管理是根據當前系統需要制定的崗位進行統一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新增、修改、查看、刪除、刷新、復制、高級搜索。

登錄日志可以記錄用戶登錄信息的日志,管理員可以查看在某個時間,用戶在某個IP上登錄的狀態,同時可以通過用戶名來查詢某個用戶的登錄情況,主要功能包括:查詢。

操作日志提供記錄系統維護操作日志的功能,可以查看某個用戶在某個IP上進行系統后臺操作的記錄,主要用于記錄各級平臺管理員對系統后臺維護管理的操作內容,主要功能包括:搜索、刷新。

訪問量提供對各系統用戶的訪問情況進行統計的功能,管理員可以通過時間段來查詢某個階段各個系統之間的訪問情況,并以列表視圖、餅狀視圖、柱狀分布圖進行顯示,主要功能包括:統計。

采用基于Web應用的三層分布式體系結構,保證系統在系統開放性、可擴展性、先進性和跨平臺性等方面的重要特性,以及滿足用戶對復雜業務邏輯可定制和可管理的個性化需求。
采用基于Browser/Web/DataBase的三層分布式體系結構,由Web服務器接受請求,由運行在應用服務器中的業務邏輯處理子系統進行業務處理并返回,客戶端只需要一個瀏覽器即可。數據庫服務器用來存儲管理信息系統中所用到的各種數據。然后,充分整合數據庫、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等中間件平臺,開有成一個分布式的運行支撐環境。
而在實現分布式體系結構的信息系統上,具體到系統設計人員上,就是采用基于模型視圖控制器(MVC.Model-View-Controller)的設計模式。Model層用來實現業務邏輯,View層用來顯示用戶界面,Controller層主要負責View層和Model層之間的控制關系。這種設計模式很好地實現了數據層與表示層的分離,使開發工作更加容易和迅速,能充分體現分布式多層體系構架的設計思想。
系統支持群發短信功能。群發短信功能可以在通訊錄內搜索、選中特定人員,將信息通知到所選的業務部門、網格管理員、群眾。
系統支持新任務提醒功能。新任務提醒功能。有新任務時,有短信提醒。
系統具有催促短信功能。催促打開文件功能。不收看、不確認任務文件,則定時(時限可由管理員調整)提示,超過天數未確認則街道服務站同步顯示并歸入超時案卷,同時用黃燈標識。
系統具有任務提醒功能。針對處置超過時限的事項可以發送短信通知,進行相關的處置;針對即將超時的事項及時通知工作人員抓緊時間處置;針對下派或派遣過來的待辦事項進行短信息提示
發送對象管理是用于管理需要告知的手機用戶組,主要功能包括:搜索、新建短信、刷新。

發件箱主要是用于平臺內用戶對外部手機用戶發送消息,主要功能包括:搜索、新建短信、刷新。

收件箱主要用于群眾編輯信息內容,通過手機發送到固定服務號碼到平臺內接收,主要功能包括:搜索、批量刪除、刷新。

流量監控用于設置各轄區的流量總數,實時監控流量大小。主要功能包括:設置流量。

短信統計用于統計平臺內的接收信息和發送信息詳細情況。

系統屬性管理是為平臺自定義拓展屬性標簽內容,主要功能包括:新增、修改、刪除、上移、下移、到頂、到底。

系統日志可以記錄用戶登錄成功的信息日志,管理員可以查看在某個時間段內,用戶在某個模塊功能的操作狀態,主要功能包括:查詢。

在線用戶列表可以查看到當前登錄進來的用戶信息,管理員可以要求其他人員強制退出系統,主要功能包括:注銷、刷新。

權限管理用于設置各個系統之間的功能模塊權限管理,主要功能包括:新增、修改權限名稱、上移、下移、到頂、到底、桌面版圖標管理、自定義工作臺管理。

工作臺管理用于設置桌面版應用當中自定義工作臺模塊顯示內容,主要功能包括:搜索、新增、批量刪除、刷新。

工作日歷管理用于區分管理某段日期內是否為:節假日、上班日等,主要功能包括:初始化、節假日、工作日、工作時間。

系統全局管理是用于設置系統信息儲存路徑,主要功能包括:上傳目錄設置、頁眉頁腳設置。

子系統定義用于嵌套多個不同系統顯示,主要功能包括:新增、刪除、刷新。

平臺內聯系人主要用于快速查找某區域內的某個人信息進行互動,主要功能包括:高級搜索、刷新。

其他聯系人用于平臺以外經常聯絡的人員進行儲存,主要功能包括:高級搜索、新增、修改、查看、刪除、刷新。

我的群組用于常用聯絡人員進行群組維護聯系,主要功能包括:高級搜索、新增、修改、刪除,編輯群組聯系人、刪除群組聯系人。

2.4 應用系統設計
網格化管理工作臺
網格化管理系統工作臺,即用戶登錄后的首頁,根據用戶層級的不同配置不同的工作臺頁面系統中分3種工作臺頁面,分別是基層、中層、高層。根據系統部署涉及的層級差異,基層、中層、高層可以分別對應不同層級的用戶。以系統部署從市級至網格層級為例,基層用戶通常包括網格層級用戶、村(社區)層級用戶、鄉鎮(街道)層級用戶;中層用戶通常包括縣區層級用戶;高層用戶通常指市級用戶。
具體如下圖:


移動端應用包含基礎數據采集、事部件管理、民情日志、通知提醒、待辦工作、文檔的共享和互傳等功能。通訊庫查看需針對部門權限進行瀏覽,并支持實時的語音、文字即時通訊功能;各部門考勤查詢;事件督辦;公告的查詢和發布;掌上民情通手機端APP 需提供Android 版本,為便于網格員對所上報事件進行定位,應集成與PC 端一致的地圖數據,支持拍照、圖片、錄音和短視頻的上傳。實現信息的及時采集,業務的快捷辦理,并實現與百姓的無縫對接
社會網格化管理平臺的生命力在于信息,從基層實際工作中生產真實、鮮活的數據,能夠保障平臺對社會管理工作支撐的有效性。同時,社會管理工作人員面臨變化紛繁的各類情況,包括基層矛盾糾紛、治安亂點等事件,需要及時研判、迅速處置,這對信息流轉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信息錄入的便捷性、信息流轉的高效性兩個方面出發,采用基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軟件客戶端,能夠有效的解決這兩個問題,真正實現全面覆蓋、實時動態的社會服務管理信息采集。并且移動終端具有成本低、無線連接、操作易用等特點,能夠有效禰補基層用戶硬件設施不健全、軟件應用水平較低的問題。
掌上民情通實現社情民意快速上報,人、地、物、事、情、組織信息查詢更新、上級任務接收受理、流程事件實時查閱等實用型功能。
網格管理員在所劃分的網格內巡查,對網格內所發生的如人口、房屋、治安、社會矛盾、計劃生育、城市管理等變化信息時,利用掌上民情通,通過表單、照片、錄音、地理信息、快速定位等多種手段,經無線網絡將所采集到的信息實時傳送到社會網格化管理平臺。

政務服務系統(網上辦事)系統在對全市各職能部門辦事服務審批事項進行梳理的基礎上,以網上辦事和電子監察為重點,建立一個以辦事(審批)服務為核心的網上辦事服務系統,實現在線申請、協同審批,并針對審批事項進行全過程的電子監察,從而進一步規范各項辦事服務審批程序,縮減報批時間,加強政務公開,提高工作效率,強化過程監管。


協同辦公系統應該根據單位實際工作情況,從人性化易用性的角度出發,對即時通訊、公文管理、行政審批、業務流程、績效管控、常用工具等進行統一整合,形成以通訊工具為入口,公文管理和業務管理并行,文檔資料和信息化工具共享的協同辦公自動化平臺。


從實際的業務需求分析來看,電子監察系統服務于不同角色類型的用戶,這些用戶需求形成了電子監察系統的應用需求。用戶類型包括:
用戶類別
|
主要需求
|
公眾、企業
|
n 通過監察信息公開渠道,了解政府的監察工作;
n 可以根據自身要求對需要公開的監察數據進行申請;
n 可通過專門的通道進行投訴和建議;
n 能對委辦服務和單位進行評分。
|
行政工作人員
|
n 能得到將逾期的待辦事項辦理提醒;
n 能得到監察部門在效能提高方面的指導;
n 對于下一辦理人逾期辦理的情況,可進行催辦;
n 能方便地進行辦理情況的登記匯報;
n 能查詢本單位的所有辦理項目。
|
監察人員
|
n 能對所有的委辦單位進行電子監察;
n 對于逾期辦理的事項能進行即時的提醒,并可做處罰操作;
n 監察事項包括本系統中各事項的督查,同時也包括各獨立部門的業務系統的監督;
n 能將效能督查結果與績效結合;
n 能查詢、統計效能監察結果;
n 能制定監督處罰規則;
n 能制定效能評定規則和標準。
|
領導
|
n 能查詢各部門和分管部門的效能統計信息;
n 能查詢到效能變化趨勢;
n 能對各委辦單位的效能進行對比分析;
n 能進行效能評議。
|
業務模型

電子監察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網絡等信息手段,建立專門用來監察各行政部門業務處理情況的電子政務業務應用系統。
系統通過數據庫前置機,利用監察數據采集器與分散的各個部門的業務系統連接起來,并從各系統當中采集指定業務事項的相關業務數據,存放在監察數據中心數據庫中。
系統設計實現針對監察中心數據庫數據的分析功能,實時跟蹤業務的辦理情況,提供實時監察、預警糾錯、績效考核、監察評議、信息發布服務等各種監察業務功能。
體系結構
電子監察系統是利用政府信息和網絡資源搭建政府業務辦理監察平臺的基礎構架,逐步建立面向多業務的業務監察規范、數據標準、監察規則和監察數據中心,最終形成全范圍的電子監察平臺,實現對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公共資源交易、重大工程建設、行政審批等領域的公共權力運行情況的動態監控。系統利用科技手段,增強行政監督的剛性、實時性與透明性,提高行政監督效率,降低行政監察成本,實現網絡互聯、信息共享、安全可靠、運轉順暢、監督有效的預防腐敗體系格局,使電子監察工作科學化和規范化。

實際軟件界面
上一篇:多媒體指揮調度系統
下一篇:基層網格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